被人需要就是幸福


21年间献血20800毫升

 

工作中的马殿文热心助人,生活中的他也默默帮了不少人。从1998年第一次献血开始,21年间,他无偿献出了20800毫升的血液。

“总觉得好多人身上流着自己的血,心里就特别开心,觉得自己做的事儿有价值,也是为社会做点公益吧!”马殿文说。

采访中,马殿文不时有电话打进来,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他再熟悉不过了,他就像血站的编外员工,每隔十天半个月,就能在血站看见他的身影,有时是自己来献血,有时是为献血活动做义务宣传。

血站的工作人员说,如果能献400毫升,马殿文绝不献200毫升;能献2个治疗量的血小板,他绝不献1个治疗量,还动员身边的人参与献血。

据血站工作人员透露,马殿文每年的献血次数太勤了,这是一个人身体所承受不了的。后来,他知道无偿捐献血小板不受时间限制,得知这个消息后,马殿文每隔一个月就捐献两个单位的血小板,他创造了献血的最短间隔时间和最高捐献量。

他不但自己无偿献血,还利用业余时间做公益活动,社区里只要有老人打电话找到他,不管自己多忙,都要先把老人的事儿办好,哪怕是帮老人买菜、买米、买油等这样的小事儿,他都能及时帮老人做好。

2018年5月的一天,马殿文上完夜班回家路过阳明区机车厂的时候,发现有条路的路灯不亮了,第二天他就打电话给路灯管理处反映了情况,路灯不亮的问题很快解决了。

马殿文说:“等有一天自己年龄无法再进行无偿献血,就安下心来做公益,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不在于你得到什么,而是你能为别人做了什么?”

去年,他又加入了爱心帮公益联合会,成为一名光荣的“爱心帮”的志愿者。

 


被人需要就是幸福


“我决定,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,捐献我的遗体和眼角膜,去帮助那些需要的人。”采访“的哥”马殿文的时候,记者在他的一个小本子上看到了这段话。

2015年,马殿文从报纸上看到有关遗体和器官捐献的报道后,萌发了捐献意愿。然而,当他取回捐献登记表的那一刻,妻子说啥也不同意,不但拒绝在表格上签字,还把他的身份证和户口簿都藏了起来。

他找了很多遗体捐献者救人的事例来说服妻子,两年的时间里,他有空就做妻子的思想工作。终于在2017年的一天,他和妻子高兴地来到红十字会,领到了黑龙江省遗体和眼角膜捐献中心的志愿捐献卡,并在市公证处进行了公证。

马殿文说,如果一个人在离开这个世界后,还能对社会、对他人有所贡献,让病人重获新生,觉得这辈子活的值了。

机车东社区工作人员说:“他的公益行为,可称得上是英雄行为,现在谁愿意把遗体捐献出来啊!就是自己同意,家里孩子也不会同意的。他不仅用自己的鲜血,为社会精神文明书写了自己的一份力量和爱心,还把遗体捐献给了祖国的医疗事业,这实在太难得了。”

马殿文说,现在他仍坚持无偿献血,同时,也要将遗体捐献和做公益的理念传递下去,让更多的人成为社会正能量的践行者、传递者。